国家卫健委:鼓励社会办医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分类:行业聚焦发布时间:2019-10-21 14:18访问量:97

家庭医生被看做是推行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随着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制度的实施,以及各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细则的出台,家庭医生制度取得良好进展,多地签约率逐年提升,配套机制逐渐完善,考核激励更加全面……然而,个别地区仍存在“为签约而签约”“签而不约”现象。

为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质增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健康界整理《意见》内容,回答以下7个问题。

1.  哪些机构可以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意见》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主要由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鼓励社会办基层医疗机构结合实际开展适宜的签约服务。承担签约服务的医疗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配置与签约服务相适应的人员及设施设备。 

2.  哪些人可以成为家庭医生?

现阶段家庭医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②  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乡村医生和中医类别医师;

③  执业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或经全科医生相关培训合格、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点执业的在岗临床医师;

④  经全科医生相关培训合格的中级以上职称退休临床医师。

原则上每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不超过2000人。 

3.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需要哪些成员?

《意见》指出,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每个团队至少配备1名家庭医生、1名护理人员,原则上由家庭医生担任团队负责人。家庭医生团队可根据居民健康需求和签约服务内容选配成员,包括但不限于:公共卫生医师(含助理公共卫生医师)、专科医师、药师、健康管理师、中医保健调理师、心理治疗师或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团队助理、计生专干、社工、义工等。

4.哪些人是签约对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主要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区域内的常住人口,也可跨区域签约,建立有序竞争机制。

5. 明明签约率那么高,为什么没有我?

《意见》指出,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 

6. 已经签约的还可以更换家庭医生吗?

原则上每位居民在签约周期内自愿选择1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协议签订前,家庭医生应当充分告知签约居民约定的服务内容、方式、标准、期限和权利义务等信息;协议有效期原则上为1年;协议内容应当包括居民基本信息,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和所在机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方式、期限、费用,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协议的解约和续约情况等。签约团队需在签约期满前向签约居民告知续约事宜。服务期满后需续约、解约或更换家庭医生团队的,应当重新办理相应手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持有《母子健康手册》的孕产妇及儿童,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视同与其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 

7. 我签约了家庭医生,能享受哪些服务?

《意见》指出,家庭医生团队应当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及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为签约居民提供以下服务:  

(一)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指导等。  

(二)公共卫生服务。涵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规定的其他公共卫生服务。  

(三)健康管理服务。对签约居民开展健康状况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包括健康管理周期、健康指导内容、健康管理计划成效评估等,并在管理周期内依照计划开展健康指导服务等。  

(四)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季节特点、疾病流行情况等,通过门诊服务、出诊服务、网络互动平台等途径,采取面对面、社交软件、电话等方式提供个性化健康教育和健康咨询等。  

(五)优先预约服务。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预约、现场预约、社交软件预约等方式,家庭医生团队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本机构的专科科室预约、定期家庭医生门诊预约、预防接种以及其他健康服务的预约服务等。  

(六)优先转诊服务。家庭医生团队要对接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相关转诊负责人员,为签约居民开通绿色转诊通道,提供预留号源、床位等资源,优先为签约居民提供转诊服务。  

(七)出诊服务。在有条件的地区,针对行动不便、符合条件且有需求的签约居民,家庭医生团队可在服务对象居住场所按规范提供可及的治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健康指导及家庭病床等服务。  

(八)药品配送与用药指导服务。有条件的地区,可为有实际需求的签约居民配送医嘱内药品,并给予用药指导服务。  

(九)长期处方服务。家庭医生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可为病情稳定、依从性较好的签约慢性病患者酌情增加单次配药量,延长配药周期,原则上可开具4—8周长期处方,但应当注明理由,并告知患者关于药品储存、用药指导、病情监测、不适随诊等用药安全信息。  

(十)中医药“治未病”服务。根据签约居民的健康需求,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提供中医健康教育、健康评估、健康干预等服务。 

(十一)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的其他服务。 

《意见》还对落实签约服务费、优化签约服务技术支撑、完善双向转诊机制、推进“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签约服务的管理与考核,以及加强签约服务的宣传与培训等方面做出具体要求。

 

网站地图